2004年7月27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纪委频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张贵峰

  继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彭晋镛因腐败落马后,湖南另一地级市娄底近日又爆出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子光涉嫌经济问题被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消息。
  担当着反腐重任、执掌着法纪监督大权的两位纪委书记的落马,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纪检监察体制出了什么问题?原常德纪委一位人士的话颇耐人寻味:“没有人敢监督(纪委),也监督不了。”
  如何监督监督者,避免监督权本身又成为另一腐败源头,无疑已成为反腐事业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应该说,为了加强反腐败工作,提升纪委这样的监督部门在权力格局中的地位,很有必要,也十分有益。但纪委地位的上升不仅意味着权力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责任的加重,也就是说,更重大的权力背后必须要有更强的制衡机制跟进,否则天平就会倾斜,腐败不可避免。显然,在如何制衡纪委书记这种关键岗位的权力方面,还有很多制度创新的工作要做。
  另一方面,要使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尤其使监督的力量不仅作用于事后,而且能前移至事中事前,那么仅仅靠党内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显然不够。如何使司法机关在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方面发挥更大的独立作用,如何使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能充分体现民意、施行更具刚性的法制监督,更进一步,如何将包括新闻舆论在内的社会监督力量更好地纳入到权力监督的体系中来,使之制度化、成为生活常态等等,都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完善监督体制的重要方面。
  也是在湖南,该省的高级法院最近发文,要求各级法院不参与当地政府各种具体行政行为,希望它们从政府压力中解脱出来。深圳在最近将提交人大讨论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中明确了新闻机构应享有“知情权”、“合理怀疑权”等权利。虽然这些举措还只是地方行为,但它无疑向我们提示了整个国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此为契机,反腐制度的不断深化将不难期待。